今天很多地区的气温都直逼35度
初伏:7月12日~7月21日,共10天
末伏:8月11日~8月20日,共10天
我们何以消暑?
不如学学古代雅士们纳凉寻幽
或仰卧桐阴闲咏纳凉
或泛舟湖上弄荷采莲
李白在《夏日山中》中曾写道:
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
择一处树荫休憩
山中的松叶沙沙作响
也颇感凉爽
除了在大树之下纳凉
临水的亭台楼榭、
桥畔河旁也是消暑的理想去处
大诗人刘禹锡就
十分喜欢在水亭之中纳凉,
他为此曾专门吟咏过一首七言诗:
干竿竹翠数莲红,
水阁虚凉玉箪空。
琥珀盏红凝漏酒,
水晶帘莹更通风。
图片来源于木棉道
诗中所描绘的景象
如同一幅重彩的画作
翠竹、红莲围绕着水上建筑
开敞通风
让铺设的竹席自然生凉
古代贵族夏日生活的闲适
由此可见
图片来源于木棉道
宋代梅尧臣则喜欢到寺院去寻幽
其《中伏日妙觉寺避暑》诗云:
高树秋声早,长廊暑气微。
不须何朔饮,煮茗自忘归。
禅房花木丛生
长廊曲径幽深
佳茗入口,凉自心生
诗人自然是乐不思蜀
“心静自然凉”
古人认为
清心静气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
白居易所作《消暑诗》中写到:
何以消烦暑,端坐一院中。
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
散热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
此时身自保,难更与人同。
独坐院中,修心养性,
迎着临窗的徐风凉风而怡然自得。
其实在每一年的炎炎夏日
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段光景:
或因为汗流浃背而感到不适
亦或因为聒噪蝉鸣而感觉烦闷
这时,不妨看看窗外
郁郁葱葱的树木从青翠到墨绿
时光的流逝让他们成熟
高温的磨砺让他们坚韧
不历尘埃三伏热
孰知风露九秋凉
三伏养生小贴士
入伏之后,天气炎热。除要注意防暑降温外,还应避免熬夜,规律饮食,多开窗透气。安心静养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。
三伏这样喝
预防中暑,饮茶有益。金银花清热解毒,菊花散风消炎,百合花润肺安神,适合冲泡成茶。
三伏这样吃
吃苦瓜祛痱子。夏天吃苦,胜似进补。
吃丝瓜平痰喘。夏天吃丝瓜,是因为丝瓜含有皂甙,凉拌食用可以清热解暑。
吃冬瓜增食欲。冬瓜味甘性寒,具有消热、消肿的作用。
三伏这样做
三伏天还是易生疾病的时期。空调应适度吹,冷风不可吹颈椎,冷饮不宜贪多。
木棉道2019夏季新品已上新,欢迎莅临木棉道各大实体店品鉴。
[木棉道·处暑]秋凉怡心
风靡时尚圈的渐变色,其实也是中国风
[夏款推荐]手绘衣荷
木棉古韵:水墨——意蕴中国
[新款推荐]清扬婉兮